在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为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达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年日照总时数255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达坂城、阿拉山口、三塘湖、淖毛湖、哈密东南部、塔城老风口等九大风区,年利用小时数多超过2000小时,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到2020年将突破千万千瓦。 多元化的能源资源是新疆手中的一张王牌,除煤炭外,为了能将这些绿色能源打捆送出,建设特高压“疆电外送”成为****选择。
要想使新疆****摆脱“能源孤岛”的困局,仅仅将新疆电网与内地联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设更加坚强的特高压电网,才能将更多绿色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及时输送到更遥远的地方。
其中,哈密尤以煤、风、光的多元资源得到青睐。哈密地委副书记张文全感慨道:“特高压不是一条普通的输电线路,而是空中的政治线、经济线、稳定线、发展线。”他曾自豪地将哈密称为“煤都”、“风库”、“光谷”通道,“哈密白天有光、晚上有风,互补性很强,是资源的****组合。而且,哈密距中原负荷中心地区最近,投资少,损耗低,是疆电东送的桥头堡。”
为实现3000万千瓦的外送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勾勒出特高压“疆电外送”的宏伟蓝图:除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外,“十二五”期间,新疆还将建设哈密北—重庆±800千伏、准东—四川±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3项特高压直流工程共外送电力2500万千瓦。此外,将建设新疆与西北交流第二联络通道哈密南—沙洲—鱼卡—柴达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与原有哈密—敦煌750千伏交流通道向西北交流外送电力500万千瓦。
距离哈密2260千米外的河南省,已经提前看到一条能够帮助自己走出资源困境的东进之路。2011年5月20日,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要求积极做好“疆电入豫”等能源输入工作,扩大与新疆在煤气资源开发和送出端配套电厂建设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兼任“疆电外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新疆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肖仁俊认为,特高压正是新疆资源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能使新疆的能源资源参与全国的资源配置,解决“三华”地区的电力缺口。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实现向河南省输电370多亿千瓦时,将就地转化煤炭1800万吨以上。
不久的将来,一个输送能力更强、输送距离更远、更加安全可靠的坚强特高压电网将把新疆的风电、光伏发电、火电基地连接起来,将新疆的能源资源输送到更多有需要的地区。 |